根据交通部有关规定并结合兰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经验,以及对新规范的理解,将从热拌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角度,分析如何减少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析现象,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大程度上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究其根本原因在于2种,水破坏和高温稳定性能差[6~8].而二者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要考虑足够密实,以达到防水目的,直接弊端则是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很难达到重载及交通渠化的行车要求.各种类型的混合料设计在不同的结构层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此,施工过程中,在沥青混凝土组成设计级配范围的选定中,充分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施工过程控制中如何大程度减少离析,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
国道212线兰州至临洮高速公路全长92.69km,沥青混凝土路面为3层式结构,上面层为4cm厚AC216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5cm厚AC2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6cm厚AC225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配合比控制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高温稳定性的前提下,达到预期设计的空隙率,同时满足沥青饱和度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才是佳的配合比设计。
度可以理解为:在满足高温稳定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充分的防水性能。
在实际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会出现高温稳定性与空隙率发生矛盾的情况,也就是满足了设计的空隙率,会出现高温稳定性偏小的情况;而实际的大于设计。因此,级配曲线的选定应该是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确定的,而且一经确定的级配曲线是不允许有很大波动范围的,这就给施工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严把集料的级配关,以保证工程质量。
拌和站控制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仅仅是停留在试验室阶段,如何将试验室确定的佳配合比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出来,完全取决于拌和站的生产加工控制。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采用了智能化程度高,计量、拌和系统精确的M3000型拌和机,这就为生产加工出合格的沥青混合料提供了基本保障。对拌和站在施工过程中从3个方面加大控制,以减少离析的发生。
认真完成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是试验室和拌和站共同配合完成的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生产配合比是大规模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根本依据。原则上依然确立配合比设计设定的各热料仓比例不得随意改变。通过从“各热料仓筛分结果的合成级配”中“计算出各热料仓比例”,再从各个热料仓比例中计算出各热仓的分仓比例,然后从分仓比例中计算出各档集料在不同冷料仓的比例,来满足目标配合比设计曲线。这样就更为有效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因“集料级配发生变化”而导致冷料仓进料比例发生变化的问题。